![]() 一种双向随动结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随动结构,包括:固定板、两个支撑柱、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剥离机构和第二剥离机构,所述固定板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面两端,所述支撑柱表面设有平行滑轨,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剥离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剥离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双向剥离的方式,解决了原有单向剥离的随机性、故障率高、产品不良率高等不可控因素。已实现可连续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逻辑稳定、可控。 公开号:CN214338216U 申请号:CN202120162599.4U 申请日:2021-01-19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赵长明;朱卫清;章磊 申请人:Shenzhen Gold Stone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IPC主号:H05K3-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随动结构。 [n0002] 目前所有行业内都是进行人工上料,没有采用自动化的设备代替人员操作,不能自动上料是本行业一直没有解决的痛点问题。由于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温度高,散发热量大,人员工作环境差,工作环境温度高达40℃以上。其工艺的繁琐导致没有好的自动上料机构,离型膜+FPC+离型膜的形式进行上料,压合工艺后具有一定的粘性、要把两个膜纸与FPC分开,将膜纸重复利用,单纯的机械手方式难以实现对很薄的离型膜进行上料。一般的上料方式满足不了生产要求,也是此领域一直没有突破的技术难点。 [n0003]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双向随动结构。 [n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随动结构,包括:固定板、两个支撑柱、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剥离机构和第二剥离机构,所述固定板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面两端,所述支撑柱表面设有平行滑轨,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剥离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剥离机构靠近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剥离机构远离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剥离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n000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单元、第一上剥离机构和第一下剥离机构,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两端均与所述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连接。 [n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剥离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单元、第二上剥离机构和第二下剥离机构,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两端均与所述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连接。 [n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的两端均通过滑块依次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n0008]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子单元、至少两个固定辊和至少两个活动辊,所述固定辊和所述活动辊交替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动力子单元与所述活动辊端部连接。 [n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一端与所述丝杆套接。 [n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气缸,所述两个第一气缸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两端,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连接。 [n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包括两个第二气缸,所述两个第二气缸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两端,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连接。 [n00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和夹紧部,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内壁,所述第三气缸输出端连接所述夹紧部。 [n001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包括如上述的双向随动结构,所述双向随动结构固定设于所述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上。 [n0014]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双向剥离的方式,解决了原有单向剥离的随机性、故障率高、产品不良率高等不可控因素。已实现可连续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逻辑稳定、可控。 [n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随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1固定板、21第一上剥离机构、22第一下剥离机构、23第一动力单元、31第二上剥离机构、32第二下剥离机构、33第二动力单元、41第一马达、42丝杆、5支撑柱、221第一动力子单元。 [n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n0018]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双向随动结构,包括:固定板1、两个支撑柱5、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剥离机构和第二剥离机构,所述固定板1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5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底面两端,所述支撑柱5表面设有平行滑轨,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剥离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剥离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双向剥离的方式,解决了原有单向剥离的随机性、故障率高、产品不良率高等不可控因素。已实现可连续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逻辑稳定、可控。 [n0019]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随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固定板1、两个支撑柱5、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剥离机构和第二剥离机构,所述固定板1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5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底面两端,所述支撑柱5表面设有平行滑轨,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剥离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剥离机构靠近所述固定板1设置,所述第二剥离机构远离所述固定板1设置,所述第二剥离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本申请中通过将设置两个剥离机构,实现双向剥离,既快压过程中的上层剥离和下层剥离,第一动力装置用于实现对第二剥离机构的控制,将第一剥离机构和第二剥离机构均设于两个支柱上的滑轨,能够实现第一剥离机构与第二剥离机构的相对位置改变,通过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二剥离机构连接,实现整个双向剥离机构的初步定位。相比于原有的单向剥离,其故障率低,随机性小,产品不良率低,可实现连续生产,整个生产过程稳定性强。 [n00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单元23、第一上剥离机构21和第一下剥离机构22,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21和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两端均与所述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21和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动力单元23与所述固定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单元2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21连接。第一上剥离机构21和第一下剥离机构22之间相对位置调整用于是实现剥离过程中与柔性电路板位置的精定位,具体的,将第一动力单元23与第一上剥离机构21连接,通过第一动力单元23实现第一上剥离机构21在滑轨上的位置,进而控制第一上剥离机构21与第一下剥离机构22的相对位置,实现对准柔性电路板的精定位。 [n00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剥离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单元33、第二上剥离机构31和第二下剥离机构32,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31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32两端均与所述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31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3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动力单元33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单元3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31连接。第二上剥离机构31和第二下剥离机构32之间相对位置调整用于是实现剥离过程中与柔性电路板位置的精定位,具体的,将第二动力单元33与第二上剥离机构31连接,通过第二动力单元33实现第二上剥离机构31在滑轨上的位置,进而控制第二上剥离机构31与第二下剥离机构32的相对位置,实现对准柔性电路板的精定位。 [n00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21、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31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32的两端均通过滑块依次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n00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包括第一动力子单元221、至少两个固定辊和至少两个活动辊,所述固定辊和所述活动辊交替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动力子单元221与所述活动辊端部连接。通过第一动力子单元221带动活动辊平移,并通过固定辊之间的间隙穿过,当固定辊和活动辊之间穿设有膜纸时,可实现膜纸的折叠,从而实现膜纸长度变化。 [n00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41和丝杆42,所述丝杆42与所述第一马达4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32一端与所述丝杆42套接。本申请通过滚珠丝杆42的结构,将第一马达41的转动转化为第二剥离机构一端的竖直运动,实现对第二剥离机构的移动,从而精确的控制第二剥离机构与第一剥离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 [n00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单元23包括两个第一气缸,所述两个第一气缸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两端,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21连接。将第一气缸对称设于固定板1的两端,固定板1相对固定,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一上剥离机构21,从而实现对第一上剥离机构21相对固定板1的相对位置变化,同时也能实现第一上剥离机构21相对第一下剥离机构22相对位置的变化。 [n002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单元33包括两个第二气缸,所述两个第二气缸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两端,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31连接。将第二气缸对称设于第一下剥离机构22的两端,第一下剥离机构22相对固定,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上剥离机构31,从而实现对第二上剥离机构31相对第一下剥离机构22的相对位置变化,同时也能实现第二上剥离机构31相对第二下剥离机构32相对位置的变化。 [n002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还包括第三气缸和夹紧部,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22内壁,所述第三气缸输出端连接所述夹紧部。上述夹紧部用于下层上剥离时,第三气缸驱动夹紧部夹紧膜,在剥下层膜纸时,第三气缸夹紧时防止上层的膜纸被拉动,保证了剥膜的顺畅度。 [n0028]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包括如上述的双向随动结构,所述双向随动结构固定设于所述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上。本申请的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采用双向剥离的方式,解决了原有单向剥离的随机性、故障率高、产品不良率高等不可控因素。已实现可连续生产,垂直升降机构配合双向剥离机构,使整个生产过程逻辑稳定,可控。 [n0029]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n003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向随动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两个支撑柱、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剥离机构和第二剥离机构,所述固定板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底面两端,所述支撑柱表面设有滑轨,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剥离机构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连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剥离机构靠近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剥离机构远离所述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二剥离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剥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单元、第一上剥离机构和第一下剥离机构,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两端均与所述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动力单元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剥离机构包括第二动力单元、第二上剥离机构和第二下剥离机构,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两端均与所述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动力单元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力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和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的两端均通过滑块依次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包括第一动力子单元、至少两个固定辊和至少两个活动辊,所述固定辊和所述活动辊交替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动力子单元与所述活动辊端部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剥离机构一端与所述丝杆套接。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气缸,所述两个第一气缸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两端,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剥离机构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包括两个第二气缸,所述两个第二气缸分别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两端,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上剥离机构连接。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和夹紧部,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剥离机构内壁,所述第三气缸输出端连接所述夹紧部。 [0010] 10.一种设置在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的双向随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向随动结构,所述双向随动结构固定设于所述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7170934U|2018-04-03|一种开合模同步驱动结构 CN102655712B|2014-07-30|柔性印刷电路板半自动补强片对位贴合压合机 CN214338216U|2021-10-01|一种双向随动结构 CN206217177U|2017-06-06|一种木塑3d成型移动平台 CN105216443A|2016-01-06|一种自动取放热转移印标装置及气动压烫设备 CN112895682A|2021-06-04|一种双向剥离结构 CN211033316U|2020-07-17|一种随动装置及fpc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 CN109049963B|2020-05-12|手机电池板的智能化高速柔性制造流水线 CN202551505U|2012-11-21|柔性印刷电路板半自动补强片对位贴合压合机 CN108393244A|2018-08-14|自动印刷机 CN106865323A|2017-06-20|一种自动片料撕膜机 CN209937939U|2020-01-14|用于触控膜加工的覆膜装置 CN210725738U|2020-06-09|一种安装便捷的电路板 CN209037005U|2019-06-28|一种fpc加热折弯成型机构 CN205086478U|2016-03-16|一种自动取放热转移印标装置及气动压烫设备 CN211034336U|2020-07-17|一种fpc快压工艺智能收放料机器人 CN214739677U|2021-11-16|一种方便拼接石材保温复合板的拼接装置 CN209700137U|2019-11-29|一种高速喷绘运动服图案的彩印机 CN209937940U|2020-01-14|触控膜用自动加工装置 CN211710505U|2020-10-20|一种玻璃制品加工用数控雕刻机 CN211843203U|2020-11-03|一种电脑标生产用便于调节的覆膜机 WO2018113056A1|2018-06-28|用丝网印刷机制作柔性基板和柔性面板的方法 CN212859151U|2021-04-02|一种便于定位的机器人芯片加工装置 CN209940039U|2020-01-14|大尺寸触控膜加工装置 CN214682697U|2021-11-12|一种哑光uv装饰板生产用上料机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62599.4U|CN214338216U|2021-01-19|2021-01-19|一种双向随动结构|CN202120162599.4U| CN214338216U|2021-01-19|2021-01-19|一种双向随动结构|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